文章分享

「義工服務:面對疫後新轉變」

儘管新冠疫情已逐漸緩和,但疫情期間所帶來的變化及建立的習慣卻已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有人仍隨身攜帶消毒液、常常帶口罩,亦有許多人習慣了線上溝通的快捷方便,而忽略了真人接觸、面對面交流的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如何應對這些改變,如何與他人建立並保持深入連結?

隨著社會上各類實體活動恢復舉辦,我們可以考慮參與不同的社區活動,義工服務便是其中一種助己助人的選擇。透過義工服務,我們得以有機會接觸原本生活圈子以外的人和事,拓展視野,也能為生活帶來更多特別的體驗。藉著與服務對象的交流,我們能體會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結,並感受助人所帶來的充實感和滿足感。

參與義工服務同時也是一個運用自身技能和專長的機會,讓我們在實踐中找到成就感。我們亦有機會學習到溝通技巧、組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或活動策劃能力,更有可能結識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從互助互信的社群氛圍,感受到彼此支持的力量,共同探索與他人建立連結的方式,並逐漸加深對社區的歸屬感,從而提升對整個社會的關懷與責任感。

 

如何開始進行義工服務?

1.服務前的準備
  • 瞭解服務內容:先確認義工活動的性質及相關要求,例如服務對象、時間安排等。
  • 評估個人時間:根據自己的生活節奏,在不過份影響日常生活的情況下嘗試參與。
  • 選擇適合的活動:挑選與自己興趣或能力相符的服務類型,讓參與過程更加自如。
2.投入服務的過程
  • 主動參與:積極投入每次活動,嘗試與其他義工和服務對象互動交流
  • 關注自身需求: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要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讓服務的過程是舒適且可持續的,這樣才有助持久地參與
  • 持續參與:穩定地參與活動有助於累積經驗,並逐漸深化我們與社區及其他義工的連繫

賽馬會老友運動計劃-「靜觀動樂」提供多種社區及義工服務,例如協助院舍長者及社區有需要人士進行運動,藝術工作坊及戶外活動等。靜觀運動訓練班參加者完成所有課堂及相關評估後,可申請成為計劃義工,將獲免費義工訓練,從中認識到社區服務的構架、學習觀察各類服務對象的程度與需要,與長者溝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項等,以便實踐所學,服務社區。

 

參加者的故事:感受助人滿足感

賽馬會老友運動計劃-「靜觀動樂」其中一位參加者司徒先生分享:「退休後參加了計劃的靜觀運動訓練班,不但學習到正確的運動技巧,還認識了靜觀的好處。完成訓練班及評估後,我開始參與義工服務,不論是協助長者進行運動、製作手工藝品,還是在愛心飯堂服務,都讓我充份感受到助人的喜悅及滿足感。」

期待大家都能透過義工服務,幫助他人,同時擴展自己的社交圈,讓大家在社區內的連結更加緊密,提升對社區的歸屬感,讓我們的社區更有溫度。

[Taxonomy] KV icon

36
綠衫游水.png
37
蒙眼女人.png
38
休閒坐凳.png
39
兩個男人拉筋.png
41
男仔着泳褲.png
44
舉啞鈴.png
47
機械人.png
49
靜坐.png
50
黑衫耍太極.png
51
婆婆拉筋.png
52
黃色水泡游水.png
54
白衫耍太極.png
85
踩單車.png
92
啡色面罩貓130.png
93
黑白色面罩貓130.png
94
樹懶130.png
95
寄居蟹130.png
96
海鷗130.png
97
鴨130.png
98
兔仔130.png
99
白色貓130.png
100
黃色間條貓130.png
101
烏龜130.png
102
蝸牛130.png
103
海獅130.png
104
海星130.png
105
灰色間條貓13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