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靜觀的定義、好處和練習」
「靜觀」,是一種「有意識地、在當下、不加批判地保持覺察」的狀態(卡巴金,2013)。靜觀能讓人懷抱著開放、好奇和接納的態度去留心當下發生的事,繼而轉化個人與當下經驗的關係,學會靈巧地與生活中的起伏苦樂相處。
定義與發展
靜觀又被稱為「正念」,英文 "Mindfulness" 意思為注意力、覺知和記憶。1979年,美國分子生物學家卡巴金在麻省大學醫學院創立了「正念減壓」課程(MBSR),透過系統化的研究和實踐,發展出一套系統化的壓力管理方法。研究發現,靜觀練習可以協助人們處理壓力、疼痛和情緒困擾。
靜觀覺察包括對外在環境的觀察,並關注內在體驗,嘗試以開放和接納的態度觀察自己的思緒、情緒和身體感受,與自己建立連結。研究指出,持續的靜觀練習可能帶來以下變化:
- 生理層面:影響壓力荷爾蒙的分泌、改善睡眠質素
- 心理層面:提升專注力、協助情緒管理
- 生活層面:增進對身體訊號的覺察、改善日常生活品質
日常靜觀練習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嘗試靜觀,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靜觀練習:
1.靜觀呼吸
- 找個舒適的位置坐下
- 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 覺察吸氣和呼氣的過程
- 當思緒飄走時,溫和地將注意力帶回呼吸
2.身體掃描
- 以平穩的姿勢躺下或坐著
- 由頭至腳逐步關注身體各部位
- 覺察每個部位的感受,不作判斷
- 培養對身體狀態的覺察能力
3.靜觀步行
- 放慢步伐,留意步行的動作
- 感受雙腳與地面接觸的感覺
- 覺察身體重心的轉移
- 注意周圍環境,保持當下覺察
4.靜觀飲食
- 進食前先觀察食物的外觀、色澤和香氣
- 小口進食,仔細咀嚼,留意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 放下餐具,專注於當下的飲食過程
- 覺察進食時的身體感受,包括咀嚼、吞嚥的動作
- 留意飢餓和飽足感的變化
5.靜觀運動
- 運動前先覺察身體的整體狀態
- 留意呼吸的節奏與運動動作的配合
- 感受肌肉的收縮和放鬆
- 專注於身體重心的轉移和平衡
- 覺察運動過程中身體的溫度和心跳變化
靜觀生活的實踐
靜觀亦能融入日常生活的各個時刻,以下是一些簡單的例子:
- 早晨醒來時,用幾分鐘的時間靜觀片刻,感受新的一天開始
- 用餐時,放下手機,細味食物的色香味
- 散步時,放慢腳步,專注於每一步與地面接觸的觸感
- 等候時(如等巴士、排隊),留意呼吸的節奏
- 運動時,覺察身體的律動和變化
- 洗澡時,留意溫暖的水流撫過身體的感覺
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時刻,都可以成為練習靜觀的機會。讓我們以開放的態度體會靜觀帶來的感受,無論是透過呼吸、步行、飲食或運動,每個人都可以依據自己的節奏和喜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習方式。靜觀的重點不在於追求完美的技巧,而在於持續的練習,逐漸培養出覺察的能力,從而感知自己的需要,放鬆身心。